幼儿小贴士

怎么培养宝宝的睡眠习惯?
分析原因:
1.幼儿的表现可能是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或入睡相关障碍,需继续观察。这种情况一般表现在特定条件下,如吃奶、吮奶头或一定要妈妈哄着睡。
2.困了却难以睡着,是因为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抑制能力差,幼儿自己不能控制自己进入睡眠状态。尤其是年龄大一点的幼儿,他们对周围环境或正在学习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尽管很困了却不能自控。
解决方案:
1.按时让宝宝睡觉,宝宝每天的作息时间要有规律,到点就安排睡觉,不要任意拖延时间。父母要以身作则,与宝宝的生活合拍,不能一天一个样。
2.白天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大小适当安排一些活动,让宝宝玩累了好睡觉,注意避免过度疲劳。
3.让宝宝自己躺在床上入睡,妈妈在一边轻轻拍打孩子,或采用听音乐、讲故事等睡前准备活动,让宝宝情绪松弛下来,愉快、安详的进入梦乡。
4.注意创造合适的睡眠环境,如拉上窗帘、关闭灯光,被服要柔软舒适,室内温度要适当等。
禁忌:
睡前不要逗宝宝玩耍,以免他过度兴奋难以入睡。父母不要应自身原因影响宝宝入睡,如在房中大声喧哗、走动等。
宝宝不愿意洗澡怎么办?
分析原因:
1.出生后没有经常洗澡,使他对水产生恐惧感。
2.由于大人的粗心,近期洗澡时,可能是水温太高或太低,或洗澡时大人的动作太重,或浴具不适合孩子使用,或洗澡时有水进入孩子眼、耳、口等,让他感到不舒服,觉得洗澡没有安全感,从而对洗澡产生恐惧感,所以要从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洗澡环境入手。
解决方案:
1.带孩子看别的小朋友洗澡,用其他小朋友快乐的情绪感染孩子。
2.为孩子准备合适的浴具,如洁净的浴盆、柔软的浴巾等。
3.洗澡的方法正确,如洗前拥抱孩子,在他耳边细声安慰,再慢慢将他放入水中,动作要轻柔,时间合适(不要在饭前和饭后),水温一般在38°C左右,夏天可以低一点。可以在水中放些孩子喜欢的浮动小玩具(小鸭子、小鱼等),也可播放轻松的乐曲,慢慢地,孩子就会适应。
禁忌:
不要对宝宝不愿洗澡的行为表现很“过激”,如斥责宝宝、打屁屁等。切忌不要把水弄到孩子眼、耳、鼻、口中。
宝宝爱打人怎么办?
分析原因:
1.幼儿觉得打人好玩。
2.幼儿不知道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他高兴的时候不知道用什么表示,就用打的动作反映。
3.幼儿的基本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用打人的方式发泄挫折感。
4.幼儿想用打人的方式引起他人关注。
5.幼儿会无意识模仿大人或电视中见到的类似行为。
解决方案:
1.对宝宝每次出现攻击性行为,家长马上要用严肃的表情与口气及时予以制止和批评。
2.不宜“以暴制暴”,攻击性行为具有很强模仿意义,家长不能用打宝宝的方式,告诉宝宝不能打人。
3.用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如当宝宝出现打人行为时,家长要取消宝宝喜欢的一些活动项目或者玩具,进行纠正强化。
4.家长平时切不可在家里打人,否则宝宝也会有暴力倾向。
5.家长在与宝宝相处时要教会宝宝一些表达情感与思想的正确方式。
禁忌:
不在宝宝面前做错误的示范。不给宝宝接触暴力影像或图片。不对宝宝“以暴制暴”。
宝宝害怕陌生人,没有安全感怎么办
分析原因:
1.恐惧是一种消极情绪,幼儿从出生开始就有了恐惧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婴儿具备了产生预测恐惧的条件。
2.恐惧与知觉、经验是相联系,由怕生渐渐发展为有预测性的恐惧,当幼儿与陌生人接触时很自然的就会产生不安全感,产生“陌生人会把我带走,会把我和妈妈分离”等等的想象而产生恐惧,躲避与陌生人的接触,这是一种正常的逆反心理现象。相反,小的时候由于幼儿心理发展水平低,想象能力和判断能力差,反而会接纳陌生人。
解决方案:
1.1岁多的宝宝最怕与母亲分离,因此在与其他小朋友玩时,母亲要尽量与宝宝在一起玩,让宝宝感觉到安全而放心玩,即使要离开,要说明原因,说明回来的时间,说到做到,离开时间要短。
2.多带宝宝和邻居及社区的小朋友和叔叔阿姨们玩,告诉他“这都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很爱你”,父母要以身作则和大家友好相处,助人为乐,给宝宝一个积极学习的榜样。
3.宝宝学走路时,要循序渐进,用浴巾挎在腋下,慢慢牵着让宝宝走稳后再放手,而且要有可靠的保护物(父母双手),或者扶持物,多鼓励宝宝,慢慢就会走了,男宝宝要注意培养坚强的性格,即使让他摔几跤也无妨。
禁忌:
宝宝在感觉到害怕和不安全时,不要强迫宝宝与陌生人玩耍,不将宝宝硬塞给他人。
1岁宝宝能看书、听故事么?
分析原因:
1.12个月的幼儿已经具备看书的能力,当你问他“小花猫在哪里?”他会用手去指。
2.18个月的幼儿能随妈妈一起翻书页找喜欢的图画。
3.21个月的幼儿能口中念念有词的说上几个图中动物的名称。
4.1岁的幼儿不仅能看书,而且太需要看书了,因为这是语言发展的快速期。
解决方案:
1.父母要学会买书(买有动物、水果、日用品等方面的图书,每页不超过4张画)。
2.讲故事开始要简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同一故事可以每天重复,连续一周,也可讲动物、植物名称。逐步增加故事内容,扩大宝宝的知识面,促进语言发展。
3.把看书讲故事变成宝宝日常生活学习的一项内容。
禁忌:
不要在宝宝看书时,让其转移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不破坏宝宝看书时的环境;
成人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坚持给宝宝讲故事,陪宝宝看书。
宝宝为什么说话迟?
分析原因:
1.缺乏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保姆、老人带养,缺乏语言沟通;家庭不和,激烈性语言多,孩子胆小,不安,正常语言发展和父母交流受到抑制;忽略与孩子进行以生活为内容的交流性语言,导致孩子在简单的生活交流中感到窘迫、少言寡语)。
2.孩子的先天本能,即本身能力发展的问题。脑的发育问题,语言中枢发育不全。
3.孩子的耳朵、嘴、口腔等听觉和说话器官其发育是否正常,对孩子听力及语言的影响也有关系,也有与家庭遗传有关(如,先天性耳聋)。
解决方案:
1.观察了解孩子“语迟”的原因,及时发现言语障碍,给予有效矫治。
2.1岁到1岁半的孩子动作先于语言,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动作表示,家长及时用丰富,规范的语言描述,开阔孩子视野,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鼓励孩子多说,给与孩子说话的“信心”。
4.语言训练时,要放慢语速,注意给孩子看口姿,选择正确的参照物,语言信号要规范、统一。
禁忌:
不要强迫孩子说话或把孩子发音不准当笑料,否则很容易不经意间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孩子变得更加不肯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