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贴士

宝宝看见妈妈抱别的孩子,就会不高兴怎么办?
分析原因:
1.很多年龄小的婴幼儿都会有“嫉妒”心理,是2-3岁的幼儿存在的正常现象。不必采取特别的矫正措施,好好引导即可,但随着幼儿渐渐长大,如果嫉妒心理还特别的强,就必须引起重视。
2.家长过分的溺爱和迁就,造成幼儿的“霸占”心理,认为妈妈是自己的,不能与他人分享。
解决方案:
1.家长应鼓励宝宝热情、合群的性格,让宝宝体会到和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培养宝宝乐于帮助,亲近同伴的情感。
2.家长不要溺爱宝宝,因为溺爱是滋生嫉妒的温床。
3.家长可以适当地向宝宝讲明嫉妒的危害性,让宝宝知道这不仅影响团结,也对自己没有好处。
4.从小培养宝宝宽厚大度的品质,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比自己强的人,从而使宝宝的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5.让宝宝参与交往。
禁忌:
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宝宝,因为溺爱是滋生嫉妒的温床。
为什么宝宝在被表扬后反而不说话了?
分析原因:
1.幼儿的表现可能是属于发展性语言障碍,它又分为接受性语言障碍和表达性语言障碍两类。接受性语言障碍的幼儿,1岁半还不能理解简单的言语指令,他们能够对周边环境中的声音做出反应,而对有意义的语言却毫无反应。表达性语言障碍的幼儿,1岁半时能理解简单的言语指令,根据言语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如讲“吃苹果”,他就懂得拿苹果吃,但是学习说话速度满,喜欢用手势和眼神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绪,这类幼儿一般随年龄的增大,也可以获得正常的语言能力。
2.如患有接受性语言障碍,则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3.发展性语言障碍可能与先天脑组织有关部位的功能发育不完善或受损伤有关,必要时到儿科检查,也可能与后天缺乏学习语言的环境有关,或是与幼儿性格有关。
解决方案:
1.家长应分析宝宝的听觉、知觉、记忆、发音等方面表现,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进行观察,一定要在自然情况下,一面造成他的紧张情绪。
2.家长多喝宝宝交谈,也可以让他交接给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让他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说话。
3.每天播放1-2次的儿歌,故事给他挺,让他边听边跟着念。
禁忌:
家长自身不能表现出紧张和忧虑,如果家长的过分担忧被宝宝察觉到,宝宝会越被表扬,越不爱讲话。
宝宝非要大人按照他说的做该怎么办?
分析原因:
1.2岁多的幼儿,自我意识已经逐渐发展起来,独立性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如不让妈妈牵着走,不让妈妈喂饭,要自己吃,显得很“不听话”,这些都是幼儿在心理发展中的特点,也是幼儿个性倾向性逐渐显露的标志。
2.幼儿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渴望大人的理解,对大人的态度很敏感,有较强的自尊心。似乎不再像以前那么听话,经常和打人“闹独立”,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这一阶段是人们常说的第一个反抗期。
解决方法:
1.家长应该了解宝宝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特征,正确对待宝宝表现出来的诸如性格倔强等各种性格倾向。
2.多让宝宝去尝试探索,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当宝宝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意愿时,家长应该给予热情的肯定,鼓励会使他有信心,有兴趣去解决更多的难题,有利于宝宝勇敢性格的培养。
3.家长应该把消极的干预方式改变为积极引导的方式,光说“不”是不够的额,过多的“不”和缺乏正确的指导会导致宝宝逆反心理的产生,会变得不听话,凡事故意往反方向去做。
4.当宝宝无理取闹时,家长要正确的对待,讲道理,耐心听取;采取必要的冷处理;讲究教育策略,避免采用强硬的方法和手段,如宝宝吃饭不洗手时,家长可以说:“宝宝不洗手,让他把细菌吃到肚子去吗,生病了不要喊肚子疼”;在宝宝遇到不可商量的事情时可采取选择句,如“你现在是先吃饭,还是先喝汤”,让宝宝自主选得的机会。
禁忌:
在宝宝的活动过程中不能包办代替,不能随意打断或终止宝宝的活动,违背宝宝的正确意愿,应尊重宝宝的合理要求。
宝宝不喜欢上幼儿园怎么办?
分析原因:
1.新入园的幼儿因为不适应幼儿园生活而产生分离焦虑。幼儿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小朋友们接触,要独立面对各种不适应的情况,会使孩子感到陌生,不习惯,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
2幼儿从个体活动过渡到有规律的集体活动,如上课的纪律约束,没有了家里的自由,也没有了父母的爱抚等,难以适应。幼儿唯一的表达方式就是哭,这是幼儿一种心理断乳期的特有现象,需要各方面的关爱和配合才会慢慢适应。
解决方案:
1.家长要帮助宝宝消除潜意识中“宝宝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念头,想办法化解因宝宝入园而产生的焦虑。入园是宝宝走入社会的第一步,家长会焦虑担心,这些都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在家长的行为中,对宝宝产生影响,宝宝会利用家长对自己关爱、心态的情感,达到不上幼儿园的目的。因此家长要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情绪影响宝宝,让宝宝喜欢上幼儿园。
2.家长了解宝宝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寻找策略,对症下药。如帮助宝宝结实小伙伴,宝宝有与同龄幼儿在一起的需要,如一个班级的,一个小区的,父母在同一个单位的,同路回家或父母经常玩在一起的朋友。
3.做好家园配合,与班级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宝宝在园的生活,学习,游戏和交往等方面的表现,尤其了解宝宝的闪光点,向家人宣扬宝宝的闪光点及取得的进步,帮助宝宝树立自信。
4.多余宝宝谈谈幼儿园的生活学习,引发宝宝对幼儿园,老师以及小朋友的兴趣。
5.应坚持送宝宝上幼儿园,如遇到宝宝有情绪时,可以多陪宝宝一会,然后逐步缩短陪伴时间,直至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
禁忌:
家长不要因为宝宝找出各种理由不上幼儿园而急于让步,不可对宝宝不愿意上幼儿的行为进行强化。
宝宝喜欢玩尿怎么办?
分析原因:
1. 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是比较普遍的正常现
象,这种行为是一种不良习惯。
2. 一般的行为偏差是有环境、教养方式不良和精神创伤造成的,如,
出生的环境如何,是否独生子女,平时缺少玩伴等;又如,幼儿何时会自己坐便盆小便,小便时是否需要照顾?小便后是否会及时清洗便盆?幼儿是如果缺乏大人的照顾,容易形成不良习惯;再如,幼儿生活内容较贫乏,玩具太少也容易导致她把尿当水玩,甚至当水喝,因为她不懂得这种行为是不卫生的。
解决方案:
1.家长应心平气和地告诉宝宝玩尿不卫生、尿很脏、喝了会生病等简单道理。
2.每次宝宝小便时,大人应陪在身边,事先拿一样玩具给她,小便完后立即将尿倒掉,并将便盆洗干净。如此跟踪一段时间,让宝宝淡化不良行为。
3.给宝宝换一个新便盆,放在新地方,重新培养宝宝大小便的习惯,让她忘记以往的不良行为。
4.当宝宝小便后穿好裤子玩其他玩具时,要及时肯定,表扬宝宝,正面给予鼓励。
禁忌:
家长不应过分紧张,当宝宝出现不当行为习惯时,不采用打骂的方式。
什么时候给宝宝穿满档裤?
分析原因:
1.1岁以前的幼儿,还不会自觉的控制大小便,一般都穿开裆裤这个时期的幼儿在语言动作和心理发育上都比前一个年龄组的幼儿成熟得多,通过培养自觉大小便的习惯,可逐渐让幼儿穿满档裤了。
2.1岁半后的幼儿已能自由行动,户外活动也多了,但对卫生常识一无所知,即使大人讲了也记不住,玩的高兴的时候,往往不管什么地方都坐,如果穿的是开裆裤,特别是女孩,由于阴部敞开,尿道短,阴道上皮薄,外阴部不能保持清洁,地面上的细菌等脏东西会从幼儿的肛门,阴道,尿道侵入体内,引起尿道炎,阴道炎,外阴炎等。
3.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容易感染蛲虫,蛲虫在肛门周围产卵,肛门周围的卵易于污染幼儿乘坐的大型玩具和公共便盆,如果幼儿穿开裆裤坐滑梯,骑摇马时就容易感染。
4、幼儿穿开裆裤,还会容易养成玩弄生殖器的坏习惯,幼儿从小有了这种不良习惯,长大后容易犯手淫,还会 生殖器。
5、冬天还容易着凉。
解决方案:
1. 当宝宝学会走路,大小便会有所表示或自己坐盆大小便时,就应给孩
子穿满档裤。
2. 训练宝宝自己解裤子,或嘱咐他在大小便前要告诉大人,帮他解裤子。
3. 为宝宝选购衣服时,不仅考虑方便美观,更应该考虑安全,符合卫生要
求。
4. 正确引导和帮助幼儿穿满档裤。
禁忌:
家长不图方便,不敢时髦,避免给宝宝穿带拉链的裤子,容易伤到宝宝的生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