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贴士

宝宝家里家外表现不一致怎么办?
分析原因:
1.幼儿表现的这种情况在同龄人中很普遍,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年龄较小,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不适应,在新的环境中情绪比较紧张、焦虑,不会与同龄伙伴正常交往所致。
2.也可能是由于家长在家时对幼儿照顾的比较周到,心情上比较放松,但是环境一变,在幼儿园里老师不可能一对一的关注她的各种情感需求,使得她缺乏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时间长了就变得对人爱理不理。这种情况一般来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好转。
解决方案:
1.家长在平时应该多耐心引导宝宝与同龄人交往,先选择她熟悉的同学和玩伴,邀请他们到家里来玩,或者自己到他人家里去玩,还可以抽空在节假日有意识的带宝宝去熟人家里串门,或到公众场所游玩,逐步丰富宝宝与人交往的经验,消除其在外人面前不敢大声说话的心理障碍。
2.结合宝宝的学习生活,让宝宝选择一些需要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技能的兴趣班,如语训,唱歌,乐器等。
3.家长要多与班上的老师沟通,可以要求老师对宝宝采取一些措施,如叫她多回答问题并及时鼓励,或多关注她的情绪反应并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帮助宝宝获得自信和安全感。请老师帮助宝宝结交活泼开朗的小伙伴,让她们一起坐,一起游戏,让宝宝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
禁忌:
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而不要表现出急躁,也不要责备宝宝,否则会适得其反。
宝宝吃饭总是恶心干呕怎么办?
分析原因:
1. 幼儿恶心有多种原因,如咽喉部炎症、进食过快、口味不适应、胃消
化功能异常等情况。
2. 家长过分迁就幼儿,幼儿想怎么样就怎样,没有建立合理健康的用餐
习惯。
3. 缺乏锌、钙等微量元素。
解决方案:
1.家长帮助宝宝做到少食多餐,在食物方面应多样化,在食物的形状或者搭配的颜色可以新颖点,最主要是引起宝宝的食欲。。
2.当宝宝感到恶心时,妈妈可以在宝宝的足底处,位于第2、第3趾趾缝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的涌泉穴(简单取穴位: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用指端揉。每次揉30~50次。能止恶心呕吐。
3.带宝宝及时检查身体,如胃功能、消化肠道以及微量元素的检查,查出原因,对症下药。
4.重视培养宝宝对吃饭的兴趣,正确引导孩子,如告知吃饭对身体的作用和好处。
5.给宝宝创设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和氛围,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禁忌:
当宝宝恶心干呕时,家长不要对宝宝做出厌烦的表情和情绪,对宝宝要耐心,询问原因,鼓励宝宝多吃点。
宝宝尿床怎么办?
分析原因:
1.儿童尿床医学界称作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正常情况下幼儿在1岁或1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幼儿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也是正常的。大多数幼儿3岁后夜间不再尿床。但是如果3岁以上还在尿床,一个月两次以上,就可能患上了遗尿症。
2.导致尿床的因素很多,遗传、环境、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都可以导致遗尿。
解决方案: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避免过度疲劳以至夜间睡的太熟
2.晚餐不要太咸,餐后要控制汤水,牛奶等液体的摄入量,减少入睡后的尿量。
3.睡前不宜过于兴奋,必须小便后再上床睡觉;夜间睡眠太熟的宝宝,白天一定要睡2-3小时;注意观察宝宝尿床时间,以便及时唤醒宝宝。
4.让宝宝自己换床单或铺床:鼓励孩子自己更换床单,这不仅让宝宝有责任感,同时也会避免让家庭成员知道后的尴尬。
5.睡觉前让孩子自主排空膀胱尿液,睡觉前不要做剧烈运动,消耗孩子体力。
6.物质奖励法:当宝宝不用叫晚上不尿床时,可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让宝宝自己做记号。
7.做膀胱撑大锻炼:让宝宝在白天逐渐延长两次排尿之间间隔时间。有尿后有意识的多憋一会尿(但不要长时间憋尿)
禁忌:
宝宝尿床后,家长不要责备、恐吓,以免造成紧张,恐惧的心理;家长不要对宝宝尿床表现的过为紧张,以免给宝宝心理造成负担。
如何保护宝宝的眼睛(视力)?
分析原因:
1.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园都开始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幼儿的眼睛
对着电视屏幕或者电脑屏幕会刺激幼儿的眼睛的。
2. 幼儿看电视或看电脑有很多弊病,一方面彩电释放出的射线对近距离
观看的人有害;另一方面,在家庭中很难调整对幼儿适宜的室内光线、收看距离和角度。
3. 幼儿眼肌调节能力较成人差,对于电视或电脑光线时强时弱,快速的、
跳跃式的变化很难适应,容易造成视觉疲劳,时间长了可以引起近视、远视和斜视等视力障碍
解决方案:
1.宝宝收看电视时,距离要保持1.5-2米,屏幕的亮度不易过强,电视机的荧光屏中心位置应低于宝宝视线。
2.在饮食方面应尽量让儿童少吃甜食,多吃富含维生素A、B1、B2、C及E的食品。常见富含维生素的食品有蛋、奶、鱼、肉、肝脏和新鲜的蔬菜、水果。另外,一些锌、铜、铁、镁、硒等微量元素也与眼组织有密切关系。
3.随着年龄增长,宝宝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发生眼外伤的可能也随之增大。这时要加强对宝宝的安全教育,如不要拿着铅笔、筷子等尖物猛跑;妈妈用洗涤剂时,要让宝宝避开,以免液体溅到宝宝眼中;如果眼内进了灰尘等异物,不要用不干净的手去擦,以免造成眼球表面的划伤和感染等。
4.注意室内的光线,自然光不足时,就应该开灯;经常带宝宝进行一些户外游戏,加强体格锻炼。
5.宝宝在看图画书时姿势要端正,眼与书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33厘米),另外,在给宝宝选择书籍时,要选择用字体大小合适的书给宝宝看。
禁忌:
不要让宝宝经常看电视,偶尔看一次也不要超过10分钟,不要让宝宝盯着强光灯看。
哪些营养可以帮助宝宝长个头?
分析原因:
1.一个人的生长速度除了种族、遗传、内分泌、生活习惯因素外,还与营养状况、地理气候和体育锻炼密切相关。
2.5月份,大地回春,万物萌生,花香鸟语,一派生机,美好的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生机,这个时候幼儿体内各个器官和细胞的功能都特别的活跃,体内生长激素分泌增多,生长发育加快,尤其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冬季后,幼儿都喜欢到户外活动,因而生长速度加快得更为明显。
解决方案:
1.家长应该掌握宝宝生长的最佳时机,及时补充各种营养,以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增强抗病能力。
2.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骨骼细胞的增生和肌肉,内脏的发育都离不开蛋白质,宝宝生长发育越快,越需要补充蛋白质,如瘦肉、鱼虾、禽蛋、花生、豆制品等。
3.多给宝宝补充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如动物肝脏、鸡蛋、胡萝卜、菠菜、新鲜水果和蔬菜。
4.增加矿物质,人体的长高决定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其中下肢长骨的增长与身高最为密切,只有长骨中即软骨细胞不断生长,宝宝才能长高,钙和磷是主要成分,如牛奶,豆制品,虾皮,紫菜,海带,排骨,骨头汤等。多到户外晒太阳。
5.安排好宝宝的一日三餐,注意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做到粗细搭配,荤素兼有,色香味俱佳。
禁忌:
对不爱喝牛奶的宝宝不要勉强,可用蛋羹、豆浆、豆乳等来代替牛奶,帮助宝宝培养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
宝宝爱含饭怎么办?
分析原因:
1.咀嚼能力不佳或蛀牙吃都会影响幼儿的食欲。
2.影响进食的外在因素对于大多数的幼儿而言,他们总喜欢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或一边吃一边玩,有趣的事总是比吃饭更吸引他们,所以幼儿就容易忘了嘴里还含着饭。也因此最容易造成蛀牙现象。
3.幼儿利用含饭而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他会常常去使用, 他就常去使用,因为他是餐桌上的主角,大家都会哄他、求他甚至骂他,反正他只想要成为大家的焦点。
4.幼儿零食吃的过多,没有饥饿感
5.幼儿生病或胃口不好时,也会影响食欲。
6.家中的饭菜没有变化,不能够吸引幼儿。以及家庭的氛围也会影响幼儿的心情。
解决方案:
1.限制宝宝进食的时间,规定宝宝在多少时间内要吃完一顿饭,时间一到就收拾餐桌,宝宝饿,吵着要吃点心也不要给他,父母的态度必须坚定,别担心宝宝饿一两顿就会营养不良,一旦宝宝发现父母来真的,他会越吃越好。
2.营造吃饭的气愤,如全家人一起围桌而坐,关掉电视机并把地上的玩具收好,大家带着愉悦的心情一起进餐;如此不但有助于重新建立良好的气氛,也可以改善孩子的饮食习惯。。
3.饭前不要让宝宝吃零食,特别是粮食类或甜食。
4.饭菜要色、香、味俱全,刺激宝宝的食欲;少装勤添,宝宝吃完就给与表扬。
5.邀请邻居家的小朋友和宝宝一起吃饭,在竞争中增进食欲。
禁忌:
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和谦让宝宝,要坚持原则,对于宝宝吃饭不专心的现象,不要呵斥和打骂,以防宝宝形成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