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贴士

如何促进宝宝大脑发育?
分析原因:
1. 大脑的大多数回路都是在人生的头几年建立起来的。幼儿刚出生时的
大脑只有最终成人大小的1/4,但到了2岁,就已经长到成人大小的3/4了!等到了5岁,幼儿的大脑就会和成人大脑的大小及容量非常接近了。幼儿大脑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所以我们要特别的关注。
2. 大脑发育除了遗传因素以外,后天的多方面注意也是很重要的。
3.警惕幼儿出现这些情况:多睡或入睡后易惊:而且,在活动时胳膊和腿抖动;易尖叫或哭闹,哭闹后不易安抚;躯干四肢发僵,头和躯干容易向后仰;双下肢僵硬:除了僵硬之外还伴有不易屈伸,交替蹬动少,家长常发现换尿布时双腿不易分开。扶站在床上双腿过分伸直,甚至脚尖着床;过度软弱无力:这也是不正常表现,在运动发育落后的情况下,还伴有表情淡漠、不哭不闹、不与人交流、不易兴奋、对外界刺激不感兴趣、仰卧时手脚活动少等等;喂养困难:幼儿喝水时容易呛咳。该发出"啊"、"爸"、"妈"、"大"等声音时不能发出。
解决方案:
1. 坚持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的牛磺酸,既能促进脑细胞增殖,
又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网络形成及延长神经细胞存活时间的作用。
2. 促进宝宝大脑发育的食物:鱼、蛋类、动物内脏、大豆及其制品均富含
优质植物蛋白质、蔬菜、水果及核桃、牛奶。
3促进宝宝大脑发育的八种营养素: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钙、糖、维生素B、维生素e 、维生素C。
4.增加动手的锻炼,刺激大脑发育,增强闹的活力。
5.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多交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动,避免在污染的空气中活动。
禁忌:
切忌甜食太多,这会减少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影响大脑发育,出现发育迟缓和智力减退;不轻视早餐。
2岁宝宝会做梦么?为什么?
分析原因:
1.做噩梦在这个年龄是很正常的,它会在所有幼儿身上发生,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无关,在两岁的时候,幼儿是他们周围世界非常积极的参与者,并一直从中大量吸收知识。他们如何处理自己所面对的东西,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很自然的,有些是他们无法理解的,因此也是吓人的东西。比如,路上遇到幼儿觉得吓人的动物,或是看上去害怕的影像,和成人一样,幼儿也会通过做梦的方式,将白天没有直接处理的情绪和体验释放出来。
2. 2岁的幼儿也无法准确把握虚幻和现实之间的差异,这样自然会增加他们的恐惧感,这些东西就会通过做梦表现出来。
解决方案:
1.查清噩梦源。了解宝宝白天看见了哪些可怕的东西。向宝宝讲清不要害怕的道理,消除恐惧心理,免得再做噩梦。
2.有的宝宝怕黑也做噩梦。宝宝在睡觉前见到窗外一些树枝或其他东西的黑影,就会想象是可怕的东西,带着这样的恐惧入睡,自然要做噩梦。因而,你可以在白天带宝宝在窗外转一转,让宝宝知道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不过是些树和其他东西的影子罢了。
3.宝宝初次离开家长,一个人在房间里睡觉,因害怕孤独也会做噩梦,你一方面向宝宝讲清自己一个人睡的好处,鼓励他独自入睡;另一方面在宝宝入睡前打开房门,让他能听到父母的说话声,让他感到父母就在身边,宝宝也就能安心睡了。
4.如果遇到宝宝做噩梦,你最好能及时走到宝宝身边,因为做梦时人多处于半睡半醒状态,你只需轻轻拍拍他,让他知道是父母在他需要的时候总会在身边,宝宝就会很快入睡。
禁忌:
如果宝宝因噩梦吓醒,你不要责骂宝宝,应多讲些安慰的话,让宝宝知道梦不是现实,没有什么可怕的。
如何训练宝宝大小便?
分析原因:
1.大多数12-18个月的幼儿都还不适合进行上厕所的训练,因为他们意识不到什么时候应该上厕所,或者还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让他在合适的时间做到收放自如,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幼儿还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一定要坐便盆上排便,而不是拉在尿布上,处在学步期的幼儿都会对自己“生产的产品”非常感兴趣,他们还不懂得厌恶,也不明白为什么尿布上沾着的东西蹭到身上一点,就要显得慌张。
解决方案:
1.让宝宝跟着自己上卫生间,并准备一个儿童便盆,让宝宝坐在上面,甚至还会假装使用它,因为他会模仿成人的行为。
2.这种早期的兴趣就是宝宝正在学习上厕所的征兆。
3.便后洗手是使用厕所的内容之一,而且,很多宝宝都会很高兴,因为他们终于有了正当理由去玩水和肥皂泡泡了,在你上厕所的时候,应该告诉宝宝你正在做什么,要让宝宝明白那些话的意思,这对他学习使用厕所有帮助,用简单的词语,如拉屎和撒尿,直截了当让宝宝知道上厕所是生活的一部分莫不是什么秘密的,难为情的事情,也不是令人激动或者特别神秘的东西 。
禁忌:
在宝宝能够接受上厕所的训练时,如宝宝不愿意进入下一步的学习时,不要给宝宝压力,不要过分的表扬和批评,这都可能使宝宝畏缩不前。
怎样教宝宝刷牙?
分析原因:
1.幼儿的学习都是通过对成人的模仿,在特定阶段会对某些事物而感兴趣,所以会出现模仿大人刷牙的行为。
2.幼儿的乳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担当着咀嚼的重任,而此阶段正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所以乳齿的保护对幼儿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
3.幼儿6个月左右乳齿开始萌出,这时父母就要帮助幼儿“刷牙”了。妈妈可以用手指缠上消毒纱布,用淡盐水轻擦幼儿宝牙齿的各面。
4.当幼儿长到一岁半左右,就可以逐步教他刷牙。
5.要保护好幼儿的牙齿,重要的一条是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刷
牙习惯。
解决方案:
1.长出第一颗牙后,宝宝6个月左右乳齿开始萌出,这时父母就要帮助宝宝“刷牙”了。妈妈可以用手指缠上消毒纱布,用淡盐水轻擦宝宝牙齿的各面。
2.有了8至11颗牙后,每天饭后、睡觉前,妈妈要记得给宝宝刷牙,这个时期仍宜用淡盐水,尽量少用牙膏。等到宝宝长出8颗牙齿后,就可以用一把尖形刷毛的硅质固齿牙刷。宝宝长出11颗牙齿后,就可用真正的牙刷让宝宝来练习刷牙。
3.牙齿全部萌出后,两岁以后,宝宝的上下牙全部萌出时,可用小型软质牙刷沿牙齿的缝隙上下刷。妈妈此时要有意开始训练宝宝自己刷牙,让宝宝自己养成三餐饭后以及睡前主动刷牙,吃过零食后随时漱口的好习。
4.选择合适的牙具(选择儿童牙刷,适合宝宝的口型,牙刷毛软软。选用儿童牙膏,刺激小,含有仿龋齿的氟化物,选用不易碎的塑料杯或不锈钢口杯,用颜色、形状吸引宝宝)
5.正确的刷牙,先教宝宝漱口动作,再教刷牙动作。
6.每次刷牙要用情境的语言,激励化的语言鼓励宝宝,有了兴趣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禁忌:
家长帮助宝宝选择儿童牙刷时,需要适合宝宝的口型,牙刷毛柔软,切忌用成人牙膏代替儿童牙膏。
宝宝霸占玩具怎么办?
分析原因:
1. 2岁左右的幼儿,对“你的”“我的”尚区分不清楚,该阶段幼儿自我意
识开始发展,处于“自我中心”阶段。所以会出现独霸、抢占行为。
2.等分清你、我、他之后,这种情况会改变,但不意味着此时家长可以放任幼儿的这些行为,家长若没有对幼儿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极易形成幼儿自私、霸道、任性等不良习惯。 
解决方案:
1.教育宝宝应讲究方法,不要采取用简单的打骂,父母要通过引导,帮助宝宝建立所有权的概念,尽早走出“自我中心”,如通过讲故事,让宝宝懂得“借”“还”“交换”等概念;家长带宝宝到别人家里做客,事先要提醒宝宝带上心爱的玩具,与他人交换;邀请客人到家里做客,教育宝宝把玩具与其他宝宝分享。当宝宝出现抢占别人东西时,应明确告知:“这不是你的,这是某某的玩具”,并且让宝宝归还物品,当宝宝改正了,家长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2.与宝宝的爷爷奶奶做好私底下的沟通,让老人知道,不要在教育宝宝过程中,当着宝宝的面暴露大人间意见不一致或者矛盾,这样不仅会抵消教育效果,还会造成宝宝对父母的怨恨,影响其人格健康发展。
禁忌:
当宝宝抢占他人物品时,家长态度要坚定,不要动摇;不呵斥或打骂宝宝;不要再宝宝面前暴露大人家意见不一致或矛盾。
宝宝何时入托最合适?
分析原因:
1.不满2岁的幼儿属于托儿所年龄段,如此时进幼儿园是偏小了,因为他们的自理能力以及神经方面的发育没有成熟。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加紧对幼儿进行独立吃饭,定时大小便,和小朋友相处,离开父母独立集体性生活的训练,这样可以为幼儿上幼儿园打下良好的基础。
2.如考虑入托,要了解幼儿园是以什么标准来划分班级,选择幼儿适合的年龄段的班级,这直接影响幼儿在幼儿园的适应性,因为不同年龄的幼儿,各方面能力相差很大,保育、教育的侧重点也不同。托班以3-6个月为界进行分班:1.5-2岁、2-2.5岁、2.5-3岁。
解决方案:
1.做好入园准备:锻炼和家人分离的适应能力,不要总是和身边亲近的亲戚一起玩,可由除父母等亲近的家人以外的其他熟人陪宝宝一起玩。
2.接触陌生的环境和人,可以有意带宝宝到公园等公共场合玩耍,培养他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适应能力,多带宝宝到亲戚朋友家去也是好办法。
3.了解托儿所的生活,带宝宝到托儿所参观,熟悉托儿所的环境,可以促使宝宝适应新生活,另外可以有意识地多让他与同龄宝宝接触,因为在托儿所里,除了老师就是小朋友了,不合群是会感到孤单的。
禁忌:
父母切忌溺爱、纵容宝宝,要适当的放手,避免分离时间过长或者过短;另外不宜过早送宝宝入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