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宝宝泪汪汪的双眼,面对宝宝稚嫩的小脸儿,面对宝宝好奇的童心……当妈的怎么舍得对宝宝说“不”啊~
然而,有些事不得不做,有些话不得不说,必要的时候还得拉下脸拒绝小可爱!因为道理是——你这样不对啊!
说“不”之前你们够亲密吗?
对宝宝说“不”、给宝宝设限,这是人和人之间自然的沟通和相处。
而每一种相处基于和导向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你和宝宝的关系从出生起就开始建立了。积极回应宝宝发出的需要信号是建立关系的重要方式。
让宝宝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里就知道,这个世界和子宫一样能回应他的需求,不但值得信任,且会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让他更觉得有趣,这样的宝宝对各种变化的接受度更高,因为他对这个世界更信任,也更有信心。
说得简单点,要想宝宝听你话,首先得和宝宝拉好关系。
宝宝会被宠坏吗?
真正的爱不会宠坏孩子,真正的爱会回应宝宝的需要,会宠坏宝宝的是不回应宝宝需要,代替以无限制的物质满足。
当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购买宝宝需要的玩具时,宝宝生气和难过,当刻需要回应的是生气难过,之后需要了解的是宝宝是出于什么需要而特别钟情于那个玩具,而不是只是买下那个玩具。
在宝宝前6个月里,他直白地表现出所有关于舒适生存的所有要求,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你可以做到部分就好,有时候我们并不清楚到底什么让他觉得不舒服,但如果我们抱一抱能让他感到安慰而停止哭泣,那么何乐而不为呢?因为如果不做这件事,你也需要考虑做别的什么去回应他。
比起成人,宝宝总是生活在当下的,无论他只有6个月还是3岁,他无法或者很难理解你对他需要作出延后反应。
到宝宝9个月左右,他会更好地将一些感知串起来,在各种感知里得出一些自己的理解。这个时候的宝宝,活动空间也开始变大,对周遭事物的掌控能力也开始增加,对于妈妈的拒绝可能会比之前的宝宝拥有更多的体验。
学会给宝宝“设限”
自我意识的另一个角度,就是人能明白自己和别人存在边界。因此设置限度,对宝宝的成长是必要的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相处的必要条件。
往大了点说就是:没有限制,也没有真正的自由。
在了解正常的幼儿行为发展的基础上,给宝宝不能做的事设定限制,给宝宝自由的同时说“不”:
危害到自身或他人安全时……
当宝宝去碰那些危险东西的时候,如剪刀、电源插座、火、碎玻璃、热水杯……当宝宝咬人、打人,或做出其他伤害他人的行为时,妈妈可以及时制止,并对宝宝说“不”。宝宝可能会哭闹不安,请安抚好他的情绪,行为有错,被制止和拒绝后产生的负面情绪却是正常的,请帮助和引导宝宝更好的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而不要将负面情绪和行为本身混在一起。
影响自身健康时……
我们会认为直接减少让宝宝看见垃圾食品的机会或者看见时控制出现的量或者比看见不让吃,吃了不让吃完是更合适的做法。让宝宝吃到更可口更营养的食物,也是我们可以做的,因为吃的需要在那里,只有被满足了,才不容易将渴望放在你不期望他去的方向。
对于宝宝的娱乐生活,如果妈妈没有创设或引导能让宝宝更感兴趣的内容,那么数码产品电子设备就更容易占据宝宝的活动内容,限制此类娱乐产品出现的频率是可行的办法,但宝宝的正常娱乐需要没有被很好满足时,一味地制止和限制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当宝宝越来越大能动性越来越强的时候。
需要遵守一定规则时……
如每次外出只能买一个玩具,如去儿童乐园一个项目只玩一次,这些具体规则是根据每个家庭自身情况来制定,带不带宝宝去游乐园买不买玩具这取决你的时间安排和经济能力,请根据你的情况和宝宝的需要作出相应适当的安排,然后温和坚定又充满弹性地去完成你们的约定。了解宝宝喜爱背后的需要是什么,而不要仅仅将目光落在某个玩具或者某次游玩上。
设限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大的自我空间:我们的引导会帮助宝宝更好地成为自己,因此在安全的范围内,在你可以支持的范围内,让宝宝多体验周遭世界,获得更多经验,对他们的成长十分重要。
可以选择大家都接受的时间段,选择合适的环境和提供恰当的材料,好好让宝宝玩沙、玩水、撕纸……以大家都觉得舒服的方式探索、感知世界的同时,我们也会让宝宝了解到在设限下的自由会让大家更快乐。
聪明地对宝宝说“不”
创造不用说“不”的环境
既然尖锐、锋利、有电、过烫的东西宝宝都不能碰,那么把这些危险品统统藏起来或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既然一去超市你就没法控制宝宝,那么尽量不带他去超市。避免这些会说“不”的环境,那么,你对宝宝说“行”的机会自然增多。
使用友好、坚定而简洁的语言
如果宝宝伸手去拿桌子上的热水杯,立即做好中止的同时,你可以配合语言坚定地警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