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贴士

宝宝磨牙怎么办?
分析原因:
1.胃肠道紊乱:幼儿晚间吃得过饱,入睡时肠道内积了不少食物,胃肠道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由于负担过重,会引起不自主的睡时磨牙。
2.精神过度紧张 :不少幼儿在晚间看了惊险的打斗电视,或入睡前玩耍过度,都会使精神紧张而引起夜间磨牙。有些幼儿则是因为调皮受到爸妈的责骂,引起压抑、不安和焦虑,而发生夜间磨牙。
3.肠道寄生虫病 :当幼儿患上蛔虫病,蛔虫产生毒素刺激肠道,肠道蠕动会加快,而引起消化不良、脐周疼痛、睡眠不安。毒素刺激神经,就会使神经兴奋,而产生磨牙。同样,蛲虫也会分泌毒素,并引起肛门瘙痒,影响幼儿睡眠。
解决方案:
1. 找出夜间磨牙的病因,就可“对症下药”:有肠寄生虫病,就需及早驱虫。
2. 有佝偻病的宝宝,要补充适量的钙及维生素D制剂。
3. 给宝宝布置舒适和谐的家庭环境,晚间少看电视,避免过度兴奋。
4. 饮食宜荤素搭配,改去挑食的坏习惯,晚餐要清淡,不要过量。
5. 要请口腔科医生仔细检查有无牙咬合不良,如果有,需磨去牙齿的高点,并配制牙垫,晚上戴后会减少磨牙。
禁忌:
宝宝磨牙时间较长,虽经相应治疗,但大脑皮层已经形成牢固的条件反射,因此磨牙动作不能在短期时间内纠正过来,家长不要求成心切,也不要给宝宝思想压力,需坚持长期治疗。
宝宝大便干燥怎么办?
分析原因:
1.大多数幼儿大便干燥不是由疾病引起的,但家长也要注意,以免小小年纪形成习惯性便秘,给幼儿造成痛苦。
2.影响幼儿大便干燥的原因有几方面,但多数是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如挑食、偏食、不吃新鲜的青菜。
3.幼儿食粮极少,也可以引起大便干燥。
4.幼儿不规律的排便习惯也可以引起大便干燥。
5.幼儿运动量过少,也可造成大便干燥。
解决方案:
1.家长要让宝宝多吃点青菜、水果,多喝睡和多吃些脂肪类的食品。
2.躲让宝宝参加体育运动,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3.若经常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中药调理。
4.若宝宝因便干燥而3-4天拍不出,家长可采取一些临时性措施,如可用小儿开塞露挤入肛门或挤入少量甘油。要注意开塞露开口处应剪的光滑,以免划伤肛门。在挤入甘油后一定要停留几分钟,待小儿有便意时再排便;如果没有开塞露,可把肥皂头捏成小炮弹状塞入肛门,但这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方法。
禁忌:
如果宝宝没有拉大便的意思,家长不要强制宝宝蹲在坐盆上,以免适得其反宝宝更加拉不出。
宝宝经受不起挫折怎么办?
分析原因:
1.幼儿自尊心极强,经受不住的批评的原因与家长在以往的教育中一味进行表扬和鼓励,很少或根本不进行批评有定一定的关系。
2.过度的表扬会使幼儿逐步形成唯我独尊,虚荣心强,好大喜功的性格,会对批评极为敏感,不能接受批评,这种现象在独生子女身上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解决方案:
1.改变宝宝的这种特点,让宝宝经得起别人的批评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对宝宝进行“耐挫教育”,进行这种教育时,最关键的是让宝宝认识到人人都会犯错,别人的批评指正可以帮助改正错误。而如果没有人指出,错误可能一直存在下去,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2.在具体方法的选择上,要遵循保护自尊,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教养态度的一下子转变会使宝宝不知所措,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3.提出同的方案,让宝宝自己分析选择。
4.与宝宝一起讨论,在谈话中让宝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5.与幼儿园老师联系,请老师配合,注意对宝宝批评的方式,逐渐让宝宝适应。
禁忌:
家长面对宝宝的错误时,不要用尖锐激烈的语言进行批评,而是应该指出问题,用建议的语气表达对宝宝的希望,如“我认为这样比较好”“用这种方式来试试”“你可以……”等。
宝宝太在意别人的表扬怎么办?
分析原因:
1.喜欢听表扬的话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对幼儿来说,更是如此。
2.幼儿特别关注老师的表扬说明幼儿很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方面的意识太强将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3.幼儿的性格具有塑造性,在后天的生活影响下,性格可以通过教育和体育锻炼逐步改善。
解决方案:
1.家长要引导宝宝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2.家长要引导宝宝学习会观察别人的有点(大人、小孩、陌生人、认识的人均可),引导她会向别人学习。
3.引导宝宝多与其他宝宝相处,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有的宝宝性格孤僻,不合群,要多让这样的宝宝和其他宝宝一起锻炼,一起游戏,共同活动,从而培养宝宝热爱集体的良好品德。
禁忌:
家长不要打击宝宝的自尊心,注意观察和引导,多多鼓励宝宝。
宝宝老被人欺负怎么办?
分析原因:
1.幼儿在交往中打闹是很正常的,很难分清谁是谁非,仔细分析起来,都是一些小事,有意欺负人或欺负人成性的是极个别的。
2.人一出生就存在气质上的差别,有的人一出生就像张飞,有的则像林黛玉,“林黛玉”如果和“张飞”相处,哭鼻子的机会当然比较多。而且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但后天也可以培养、塑造。
3.幼儿这个年龄,可能还不懂什么叫做攻击。但如果经常受到群体攻击,确实有可能产生退缩等不良行为。
4.心理学家认为,儿童之间的争吵也是在提高交往能力的机会,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幼儿正是在边玩边吵边重归于好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家长应该以平和,开放的心态处理幼儿被“欺负”,教会幼儿什么情况下该谦让,什么情况下自我保护,如何与人交往。
解决方案:
1.幼儿在交往中打闹是很正常的,很难分清谁是谁非,仔细分析起来,都是一些小事,有意欺负人或欺负人成性的是极个别的。
2.人一出生就存在气质上的差别,有的人一出生就像张飞,有的则像林黛玉,“林黛玉”如果和“张飞”相处,哭鼻子的机会当然比较多。而且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但后天也可以培养、塑造。
3.幼儿这个年龄,可能还不懂什么叫做攻击。但如果经常受到群体攻击,确实有可能产生退缩等不良行为。
4.心理学家认为,儿童之间的争吵也是在提高交往能力的机会,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幼儿正是在边玩边吵边重归于好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家长应该以平和,开放的心态处理幼儿被“欺负”,教会幼儿什么情况下该谦让,什么情况下自我保护,如何与人交往。
禁忌:
家长不能包办代替,不要在宝宝一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替宝宝着急或者为宝宝处理,这样使宝宝失去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要鼓励宝宝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宝宝为什么不希望妈妈去幼儿园?
分析原因:
1.幼儿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可能是害羞,内向,缺乏自信,因为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以及在家的表现,所以见到自己最亲的父母时,总怕自己另一方面的性格和表现展露,不好意思对最亲的人唱歌,跳舞,做操等。
2.幼儿个性要强,自尊心理强,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好,老师会告诉家长,或是担心家长和老师沟通自己的问题,而影响老师对幼儿看法,不希望老师知道自己不好的地方。
解决方案:
1.让宝宝知道他有权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使宝宝从压抑的情感中解脱出来。
2.鼓励宝宝多参与增强自信心的活动,通过观察,了解,并和幼儿园老师沟通,确定宝宝喜欢和擅长的活动,并对宝宝在这些活动中出色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赏。
3.家长要经常对宝宝表示赞赏,无论何时,只要宝宝做出表示自信或者勇敢的表现时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会令宝宝心情放松,缩小与家长之间的距离。
禁忌:
不责备宝宝的害羞的个性行为,发生害羞的情景时,不要当众责怪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