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贴士

宝宝出生头一年,学爬、站、走,爸妈要知道的细节
?
宝宝出生的头一年,是变化极大的一年。

从最开始的抬头、翻身,逐渐到坐稳→学爬→站稳→走路,每一个阶段能力的掌握都是宝宝在告诉粑粑麻麻:我又长大啦!




不过,还是要提醒爸妈们,在这些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需要时间来过渡的,首先不要太过着急,得遵循宝宝自身的发育规律。其次,要学会去充当宝贝们学习各项行动能力的老师,对宝宝进行科学地引导,这样才能使宝宝更快更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




所以,这也就需要爸妈们自己先要了解宝贝们的发育规律,了解各阶段的注意事项,才不至于在需要引导的时候无从下手,徒增担忧。

下面整理了宝宝在学爬、站、走期间,爸妈们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绝对干货,可不要错过哟~

俗话说:“一举头二抬胸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在学爬的前几个阶段还是都是无法自行移动的,而一旦到了学爬的阶段,宝宝就会很快学会手脚并用,这时候安全就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爸妈们需要留意的细节也会更多。

一般来说,婴儿到了6个月之后就会逐渐有了想要爬行的欲望。一开始可能会出现手脚不协调、原地打转或者往后爬的情况;有的宝宝可能是肚子贴在地上,双手使劲想要往前但也没办法移动,这都是正常的。

等他们了解了前进的概念之后,慢慢自己会知道需要手脚在地上摩擦才能前行。

这个阶段,爸妈们需要注意:




1、在宝宝学爬的阶段,不要给他穿太多,从而便于他活动。如果天气冷,开着空调就是了。因为太臃肿的衣服会让宝宝学爬更困难,从而自己放弃学爬。

2、给他布置一个安全的学爬空间。可以在客厅铺一层软硬适中的垫子,周围有阻碍的桌角等地方用软布包起来,垫子上不要放细小的玩具或是硬币,防止误吞。

3、单纯让宝宝爬,他可能爬一会儿就觉得无聊,不想爬了,可以试着在宝宝差一点可以够到的地方放一些有趣的玩具吸引他往前爬。

4、如果孩子到10个月还不会爬,家长应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以确定神经和下肢肌肉发育是否有问题。

5、爬行的过程是渐进式的,家长可以配合他的身心发展状况,多鼓励宝宝爬行,但如果宝宝能力还未达到或是不想爬时,家长也不要刻意强迫。







阻碍宝宝爬行的3大关键:




● 爸爸妈妈不上心
有的爸爸妈妈觉得爬行不重要,宝宝爬两下就没有耐心继续引导了。又或者干脆带着宝宝学走路,直接忽略爬这一步。

● 没有爬的需要
不是被抱着就是坐躺在推车里,饭来张口玩具来伸手,家长也没有刻意去引导宝宝爬,所以他就没有爬的意识,也不会爬。

● 没有爬的条件
比如冬天衣服穿太厚宝宝手脚活动不开,没有给宝宝专门练习爬行的地儿,或者宝宝想爬时家长总担心磕到碰到干脆就不让爬了等等。

前提:让宝宝学习站立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宝宝能够脚掌轻松着地的情况下,同时还能自己扶着物体站立。

而宝宝会站的前提,就是孩子能平衡身体自主的晃动。只要脚跟能轻松着地,身体平衡也能控制得很好,就不会出现站走引起的下肢发育问题。

时间:一般在10个月后才会有这样的能力。

这个阶段,爸妈们需要注意:

1、学站时,宝宝经常会有不小心摔跤或者跌坐的情况,所以一定要保证宝宝活动范围内没有尖锐物品。




2、宝宝站立时,如果是脚尖着地,说明还未达到站立的阶段,此时不要强求着让他站立。

3、宝宝的站姿如果出现如内八字、外八字、踮脚尖的情况,只要站得还算稳,姿势会随着身体平衡能力的进步而改善,不用过于担心。

4、如果到了10个月左右宝宝还没有站立的迹象,就要注意是否有发育上的问题。


会走是在会站的基础上完成的。家长注意观察孩子是否会站、会走,不是仅观察孩子是否能站起来,能向前迈步,而是重点观察孩子站、走的姿势。

学会走路除了要求腿部肌肉发育成熟之外,宝宝也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刚开始,宝宝会先尝试扶着东西走路,而且,可能只是左右移动一两步,等娴熟控制双脚的感觉之后,才会继续尝试扶着桌子或是沙发朝着某个目标前进。

这个阶段,爸妈们需要注意:




1、如果是在家里学走,可以不用穿鞋,让宝宝的脚掌踏踏实实落在地面上,感受到身体的重力,与地面直接接触,更利于孩子的感受、学习、协调和平衡。

外出时可以穿软底软面的鞋子,让宝宝的脚趾能够抓地,有助于足底神经发育,能帮他更好地站稳、学走步。

2、不要使用学步车。学步车不仅会影响孩子正常走路,还会增加安全风险(比如翻下台阶、烫伤),美国儿科学会也建议不要给宝宝使用学步车;

3、很多宝
引导高情商孩子的养成
引导孩子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很多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聪明的、优秀的人才,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除了智商以外,情商对孩子未来的人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拥有高情商的人,三种心态很重要。

常心

许多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结果,结果忽略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其实培养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一个人是否能成才和成功,智力因素往往仅占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却是人格因素”。不要逼迫孩子成为神童、领头羊,孩子做好每个年龄段该做的事,就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狠”心

父母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遮风挡雨,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殊不知,这样等于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失败和挫折的机会,不会犯错误也不懂得改正错误,自然也得不到经验和教训,因而永远不会学到过硬的本领。失败和挫折是人生的学校,它能折磨人,更能考验人、教育人、锻炼人,使人学到许多终生有益的东西,所以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只会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和欠缺的人格,使他们没有自我奋斗的意识,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那些难熬的时刻,会在未来发光
我还没好好抱抱你呢,
你就长大了。

好像昨天你还是那个落地醒的小婴儿呢。

转眼,你已经不需要大人来哄睡了。

好像昨天你还整日哭闹搞得全家鸡犬不宁呢。

转眼,你已经可以自己一个人安静的玩很久了。

好像昨天你还像个树袋熊一样挂在我身上呢。
转眼,你已经不再依恋我的怀抱了。
好像昨天你还在我的保护下一摇一摆学走路呢。

转眼,你已经够得着电灯的开关了。
好像昨天我们还因为你吐字不清而苦恼呢。

转眼,你已经说得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了。

好像昨天你还缠着我24小时不得脱身呢。

转眼,我们就只剩早上和晚上的生活交集了。


曾经,我对你的抱怨,
如今,都已经变成了遗憾了。


曾经,我对你的不耐烦,
如今,都已经变成珍贵的回忆了!

和你亲密无间的这么几年,
竟然就这样匆匆而过了。


原本,我长大后,
身高便不再增长,
容貌也不再变化,
我以为时间就此凝固了。
?
而你的成长就是可以看得见的时间,
惊扰了我“永远活在18岁”的美梦。


你的确曾带给我很多困难、烦恼、甚至挫败,
也让我失去很多睡眠、金钱和精力。

但咬咬牙,坚持走下去后,
那些难熬的日子
都变成了回忆里最美好的时光。


所以,当孩子屁颠屁颠向我们扑来的时候,
当孩子死缠烂打让我们陪他玩的时候,
当孩子不听话我们即将要爆发的时候,
......

如果能够想到
“这样亲密的日子过一天少一天。”
“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个瞬间都不会重来。”
“ 我们正身处幸福而不自知。”
......
是不是就会多一点耐心和包容了呢!

在还能拥他们入怀的时候请好好珍惜吧!
因为,孩子真正属于我们的时间,
实在太短暂!
当穷养的男孩遇到富养的女孩,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儿子要穷养,女儿要富养”——大概是在儿子三岁的时候,我听说了这个育儿观念。

是的,和所有初听此话的父母一样,我理所当然地认为,穷养儿子,就是要让他体会生活的艰辛,多吃苦,让他有奋斗意识。

富养女儿,就要为她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培养温柔、高贵的品质,这样长大以后,才能创造有品位有情调的生活。

穷养儿子
我相信,很多父母正自觉或不自觉地按此方法,对自己的孩子施以影响,可是,很少有父母想到未来若干年后,当自己穷养的儿子遇到一个富养的女孩,会产生怎样啼笑皆非的矛盾。

我提前遇到了这样的尴尬。

先说我家的基本情况吧。
?
但我坚决奉行“男孩要穷养”的理念,几乎没给儿子买过昂贵的玩具,好像就在他四岁生日时破过一次例,给他买了一辆遥控小汽车。穿着上都是小店淘来的外贸品。

上了小学,我告诉他,我们家不缺钱,但这些钱是爸爸挣的,所以给你的零花钱不能乱花。

如果要买课外书或是给同学买礼物,必须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就是洗个碗五毛钱,扫次地一块钱,等等。

应该说,我的教育还算是成功的。儿子不贪慕虚荣,接人待物相当有分寸,自控能力也非常强,学习几乎不用操心。

用我妹妹的话说就是:姐,你这一辈子不上班,不挣钱,但你培养的这个儿子,就是你最出色的成果。

当穷养儿遇到富养女

事情源于春节期间和女友的一次家庭旅行。

女友的女儿比我儿子小两岁,当时开玩笑说两家是要做亲家的。但计划不如变化快,在她女儿两岁时,她先生因为工作调动,全家迁至深圳。

但我们经常通电话,聊育儿经,偶尔她也借出差杭州的机会,来看望我。当我把“儿子要穷养,女儿要富养”的话告诉她时,深得她赞同。

事实上,后来的电话聊天中,她经常告诉我,她又带女儿去香港了,给女儿买了限量版的芭比娃娃,买了gucci的童装……

她女儿也时常在电话里甜甜地叫我阿姨,听得出是个见过世面、不怯生的小丫头。

去年12月份,她兴奋地打电话给我,约我春节去三亚度假,笑说两个孩子有些年没见了,趁机让他们培养培养感情。

哈,当时我想,培养感情只是玩笑话,两家找个机会一起聚聚才是真。所以,说服了先生后,我们两家决定去三亚过春节。

因我空闲时间多,女友说由我来安排此行的所有事宜。说实话,三亚的好酒店确实很多,但六天假期都必须住五星级吗?

我征求儿子意见,儿子说干净舒服就行。于是,我决定了住四晚家庭旅馆,住两晚豪华酒店。这个决定也得到了女友的支持。

先到的我们在亚龙湾的家庭旅馆迎来女友一家。寒暄过后,小公主非常冷静地环视了一下房间,说:“我们怎么住这里呀?”

我笑着跟她解释说,这里非常干净,且离椰梦长廊很近,去沙滩也很方便。

可小女孩不满地说:“这里没有waiter(服务生),没有游泳池,也没有早餐……”害得女友连忙打圆场。

其实我也没在意,心想家境优越、娇生惯养的小公主有理由要求住得更好一点的。

可儿子替老妈打抱不平了,他私下跟我说,要不是初次见面,他早就让女孩子自己去找酒店了。

这才是开始,后面几天的情形几乎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两个不同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在太多的事情上有着太多的分歧:每去一个地方,儿子都想坐公交车,可女孩就是打的。

儿子想去吃海鲜大排档,可女孩就是觉得不卫生……就算是一处海景,女孩子会发出“想要盖幢房子”的感叹,儿子却在一旁笑她太矫情。

幸好两家大人心态还好,认为孩子之间怄怄气是正常的。

后来我跟儿子说,你是哥哥,要让着妹妹,尽量听从她的意见。儿子还算听话,尽管心里有意见,但行为上还是尊重了妹妹。

度假的最后一天,两个孩子发生了口角。

03
穷养儿、富养女各有弊端

那天,我们逛的景点叫天涯海角,附近有个超大的土特产专营店。我们想顺便买一点特产带回杭州。

已经逛累的女孩子明显不想去,她说:“拎着这么些东西回酒店累不累啊?去机场买更方便啊!”

这话明显是针对我们说的,儿子有些不服气,说买不买是我们的事情,你有钱就去机场买!

无趣之下,女孩子认真又天真地说:你这样吝啬钱,小心以后找不到老婆哦!

儿子想也没想,回了她一句:你这样的娇气鬼,才没男人会娶你!

机场告别时,我跟儿子说,这一路过来,妈妈发现你有时候有失男子汉的风度,是不是应该向妹妹道一下歉?

小女孩小嘴一撅,说:“口头的道歉太没诚意啦!你得买件礼物哄我开心才行!”

两家的旅行就在两个小孩之间的拌嘴加玩笑中结束了。

我想起钱钟书先生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跟
这些小动作你知道宝宝在传达什么意思吗?
宝宝生下来后,大多数妈妈会比较关注他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体重、身长是否正常。当然这些生理上的指标是需要保证的 ,不过,也不要忽略了新生宝宝的心情呐!新生儿期的宝宝还不会说话,他的喜怒哀乐只能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他的一瞪眼睛、一踢腿、胡乱挥动着小粉拳,都可能在跟你表示他的心情和感受。宝宝的这些“小动作”,当爸妈的你们都了解吗?

1、宝宝踢腿动作

这表示你的孩子很开心,他玩得很愉快。踢腿通常是宝宝表达开心的方式。大部分的婴儿在浴盆中会踢他们的腿,或是当你在和他玩的时候。


2、宝宝拱起背部

婴儿拱起背部来反应他的疼痛或不安。大多数的情况下,宝宝拱起背部是因为胃灼热。如果宝宝拱起中间的背部,那么也可能是回流的迹象。

3、宝宝撞击头部

婴儿会撞击头部在地上或是婴儿床,当他感觉烦躁或是疼痛。来来回回的撞击头部提供宝宝一种舒缓的效果。


4、宝宝揪着耳朵

婴儿揪着耳朵是用他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发现他自己耳朵的喜悦。此外,当他长牙的时候,也会揪着耳朵。如果宝宝哭泣并揪着耳朵,那么他可能是耳部感染。


5、宝宝握紧拳头

婴儿握紧拳头是他在做规律的运动。但握拳头也可以是饥饿或压力的标志。当宝宝饿时,他会变得紧张并握紧拳头。


6、宝宝紧缩膝盖

婴儿紧缩膝盖是消化道不适的迹象。当宝宝受到肠蠕动不适、胀气、便秘时,就会紧缩他的膝盖,呈现不舒服的模样。


7、手臂猛然一动

手臂猛然一动是宝宝对环境的反应,以及警觉的迹象。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听到突然的噪音或是经历明亮光线时,会扭动手臂。婴儿也可能在你把他放在地板时,或是感觉支持消失时,手臂颤动。

了解宝宝各种“小动作”背后的隐藏着身体状况时候,当妈的你就要“对症下药”了。如果当你知道宝宝非常愉快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也别忘记跟他进行情感交流哦!


当宝宝不舒服的时候


可以先安抚宝宝的情绪,轻柔小肚子、轻拍后背,缓解他的不适。然后,尝试寻找宝宝不舒服的原因,检查体温、身体各部分是否疼痛、是否想拉肚子。一旦无法缓解宝宝的的不适,请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当宝宝开心的时候


可以跟宝宝来一次对视、给宝宝做鬼脸、给他唱歌、轻轻摇晃宝宝,或者握着他的手脚挥动,这让宝宝知道你能感受到他的快乐,内心得到极大满足,宝宝的愉悦程度简直爆表了!



当宝宝烦躁不安的时候


排除宝宝生理不适或者肚子饿的原因后,这个时候请给宝宝一个温暖的拥抱、给他唱一支歌,哼歌安抚他的情绪。你也可以摸摸他的头和小手,传递一些关爱的温暖。
容易忽略的安全